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29 20:05:52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什么?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3、改變課程內容 難、繁、偏、舊 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6、改變課程過于集中的狀況。第七章教學1、教學的定義:教學是在教育目的的規(guī)范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它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fā)展的個性的活動。2、教學的含義是什么?答:1、教學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為根本目的的活動。教學是通過系統(tǒng)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掌握,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學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2、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學雙方在活動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學活動便不存在。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tài),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教學,作為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具有課內、課外、班級、小組、個別化等多種形態(tài)。3、簡述教學的意義是什么?答:1、教學是傳授系統(tǒng)知識、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學是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途徑。3、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4、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是什么?答:第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第三、發(fā)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第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5、早在古代,就有關于教學過程思想的萌芽,大約公元前6世紀,我國教育家孔子把學習概括為 學、思、行 的統(tǒng)一過程;古羅馬的教育家昆體良提出了 模仿、理論、練習 的學習過程理論;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第一個試圖按照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來分析教學過程。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21:10:16美術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學校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突出地方美術教育的特色。(一)滿足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條件在美術學習中,必備的美術學習工具和材料包括繪畫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9年級的學生必備畫筆、顏料和美術專用紙張。(二)完善美術教學的基本材料和設I在美術教學中,必備的美術教學設備與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畫、水粉畫、中國畫、版畫等繪畫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美術專用教室,儲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場所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場所、可供美術課使用的計算機軟件等。(三)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黠像賚源學校圖書館中的美術書籍和其他美術資源,包括學生參考書、教師參考書、美術書籍和雜志、美術教育書籍和雜志、幻燈片和光盤等,可供教師備課和上課、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以及自學或合作學習時使用。(四)拓展核外美術教學的賚源教師應廣泛利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藝術作坊、動植物園、公園、游樂場、商店、社區(qū)、村莊等校外的課程資源, 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五) 發(fā)和利用網絡美術教學資源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 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 發(fā)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 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美術作品、教師美術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農村、邊遠地區(qū)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應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引進優(yōu)質美術教學資源,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六)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賚源教師可以運用自然資源(如自然罱觀、自然材料等)和社會文化資源(如文體活動、節(jié)慶、紀念日、建設成就、重大歷史事件、傳說、故事、影視、戲劇、民族與民間藝術以及人類文化的遺物、遺跡等)進行美術教學。(七)積極開發(fā)地方美術裸程資源地方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各地美術教研機構、研究人員和教師應努力做好 發(fā)工作,有組織地在當?shù)剡M行調查、了解,分類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積極縮寫校本課程與教材。農村、邊遠地區(qū)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學??梢砸虻刂埔耍浞掷卯?shù)氐母鞣N資源, 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
2017年解放軍文職考試-課程評價的主要類型-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6-06-28 10:55:05(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布盧姆提出的一套序列性的評價體系)診斷性評價:是在課程編制或課程實施之前進行的評價,目的是考察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準備狀況,從而使課程計劃及實施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形成性評價:也稱 過程評價 ,是在課程編制或課程實施尚處于發(fā)展和完善階段時所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在于改進課程與教學的效果,在于搜集課程編制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的資料,作為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的依據(jù)??偨Y性評價:也稱 結果評價 ,是在課程編制和課程實施完成之后所進行的評價。它與形成性評價相對應,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資料和信息,整體判斷,從而決定推廣或修訂完善課程計劃。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作為課程評價和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序列手段,在世界很多國家受到了重視,這三種評價方式的提出改變了原先只注重在課程實施之后所進行評價的方式,突出了診斷性和形成性的意義。(2)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主要是根據(jù)評價的主體來劃分的內部評價:也稱 內部人員評價 。課程開發(fā)者為評價主體,課程實施者參與其中,通過調查和測驗等手段對課程計劃和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鑒定,其主要用于形成性評價。外部評價:也稱 外部人員評價 。它的評價主體不是課程開發(fā)者,而是除課程開發(fā)者之外的人員。通過對學校教育的成果和學生學業(yè)情況的測驗而進行,著眼于課程實施結果對教育目標所達到的程度,其主要用于總結性評價。(3)目標本位評價與目標游離評價:目標本位評價:是以課程或教學計劃的預定目標為依據(jù)而進行的評價。它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易于把握是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缺點是過于關注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對目標本身的追問和目標之外的教育結果的評價。教育是一種復雜的現(xiàn)象,很多的教育目標和結果是不能預先制定的。僅僅考察既定的課程目標往往會使得評價范圍過于狹窄,不能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教育結果。目標游離評價:要求脫離預定目標,以課程計劃或活動的全部實際結果為評價對象,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展示這些結果。它是一種課程評價的理念和指導原則,拓展了評價的視野。(4)根據(jù)所發(fā)揮作用的不同,又可分為決策性評價、研究性評價、工作性評價這是按照課程評價的不同目的劃分的。決策性評價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召集人員或委托專門機構來開展的,旨在判斷正在使用的課程的價值和合理性,為調整有關課程的法律法規(guī)和重大決策提供信息;研究性評價是課程理論工作者為新課程的開發(fā)或者為了獲得和積累改進現(xiàn)行課程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而進行的評價;工作性評價是指作為課程實施主體之一的教師為了解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否達到了既定目標而進行的評價。評價模式:目標達成模式。這是一種由美國課程評價專家泰勒首倡的,旨在確定課程方案達成目標程度的課程評價模式。該模式的評價程序包括如下步驟:① 擬定一般目標或具體目標;② 將目標加以分類;③ 用行為術語界定目標;④ 確定應用目標的情境;⑤ 發(fā)展或選擇測量目標的技術;⑥ 收集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資料;⑦ 將收集到的資料與行為目標比較。這是一種較客觀并有一定效率的評價模式,其優(yōu)點在于提出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還在于改進課程開發(fā);模式結構緊湊、操作性強。但該模式受到預定目標的束縛,忽略了未預期的目標,更忽略了豐富的課程實踐過程。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我國中小學的課程-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0-15 21:00:46我國中小學的課程一、教學計劃1.教學計劃的意義和基本內容教學計劃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是指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教學計劃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是辦學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jù)。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2.我國中小學教學計劃的改革①建國時期,中小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改革上,改革了理的課程與教材,制訂了新的中小學教學計劃,改編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而改變了舊的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充更新了基礎知識,提高了科學性。②在1958年的 教育革命 中,由于片面強調勞動和參加社會實踐,消弱了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教學,導致教學計劃混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③1961年后,中央對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強調學校以教學為主,明確規(guī)定了教學與勞動的時間。④在1996年開始的 文化革命 中,學校教學遭到踐踏,標榜階級斗爭是主課,并以生產勞動和狹隘的實用知識取代各科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科學,大大降低教學質量,貽誤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長。⑤1976年粉碎 四人幫 后,隨著教育工作中的撥亂反正的進行,教學改革又重新蓬勃開展起來。⑥1981年,我國又公面了一套新的教學計劃,修正了過去的缺點,并陸續(xù)發(fā)面了一些適當降低要求的靈活性措施。3.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教學計劃的制訂特點:①整體性②統(tǒng)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③全面性二、教材的編寫1.教學大綱的意義、結構與作用教學大綱是根據(jù)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2.教科書和視聽教材的意義和作用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它以準確的語言和鮮明的圖表等,明晰而系統(tǒng)地闡述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教科書一般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難、圖表、注釋、附錄等部分構成。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也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yè)等。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它為教師的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檢查評定學生的知識等提供了基本材料。3.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①在內容上要做到科學性、思想性、用性的統(tǒng)一②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tǒng)一③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復習思考題1. 試述課程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的概念。2. 試分析教育歷上幾種課程論的得失。3. 當代國外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是什么?4. 試述我國課程編訂的原則。5. 請對我國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加以評述,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6. 請結合所學專業(yè)談談本門學科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