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藝術設計復習資料:藝術設計的概念-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14:55:50世界上的物分為兩類,一類是大自然生成的;一類是人類出現后為了自己的生存,創(chuàng)造出來的許多物。設計起源于人類生存的需要。從哲學的角度講,有目的的實踐活動體現了人類所具有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設計 作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標志,也是人類自身進步和發(fā)展的標志。設計活動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高級形式,人類的理性與智慧、直覺與想象,邏輯思維能力與審美意識水平都在設計活動中得到充分表現。雖然對設計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國先秦時代的《考工記》和古羅馬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但是把它納入科學的表現規(guī)范和描述范疇,則是20世紀以來的產物。在我國獲得現有的學科命名,不過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F代設計藝術發(fā)展到一個世紀之后,其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越來越寬,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產品的功能與形式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問題,而是進入對于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間、生活時尚及生活哲學等問題的認識。是改善產品功能、創(chuàng)造市場、影響社會、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的一項科學。研究趨勢表明,對設計藝術這一復雜的文化現象,只有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才能貼近歷史真實,發(fā)現它的存在價值,才能對設計藝術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有所認識。什么是藝術?當我們看見這樣的東西,我們會認定它就是藝術品。譬如說羅丹的雕塑《思想者》,譬如說畢加索的油畫《格爾尼卡》。但有的東西就不是一下就能夠判斷的,譬如說一只手工藝制作的硯臺,它在功能上可能只是書法的工具,但工藝師對于材料的選擇和對材料的加工使其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所以,藝術的概念與藝術品的概念是不同的,作為物的概念,是不是藝術品全在與感覺,因人而異;但作為一種行為方式,就得從創(chuàng)作動機和創(chuàng)作過程來分析。如果說藝術是一種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是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它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作為藝術活動的產物,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就很重要。設計是不是藝術?設計從它一誕生開始就和藝術有著難分難解的關系,也從來沒有從藝術領域里面完全分離出來,由此至今有著兩種不同的結論。其實,設計與藝術之間的關系是很難說得清的,我們知道,設計與藝術無論在思維的形式上和造型的方法上,都有著許多共同的方面。藝術品和設計品這兩者是不同的,因為這兩者的基本特性不一樣,我們可能會用藝術的手段來完成你的設計品,也有可能以工藝的技術的手段來制成一個藝術品,但從本質特征上,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什么是 設計 ?國際上存在著各種不同說法:從最簡單的角度說,設計是面對現實和可能發(fā)生的現實問題去提出解決的方針和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活動,1980年國際工業(yè)設計學會聯合會第11次年會公布了修改后的工業(yè)設計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yè)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和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tài)、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稱為 工業(yè)設計 。在類別眾多的設計中,設計者最終目的是拿出使人滿意的成果,能夠切實可行去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讓設計物能夠體現其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價值和潛在價值,特別是社會在發(fā)展中的文化價值。所以,設計需要預測潛在問題和展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通過設計給人們提供可以選擇的生活和文化。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輔導資料:設計美學的功能之美-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輔導資料:設計美學的功能之美發(fā)布時間:2017-12-20 19:38:30以哲學思想為根基的美學觀念與設計藝術發(fā)展的關系之密切和直接是顯而易見的。設計藝術美學是從審美的角度認識設計、理解設計。其研究對象包括設計藝術的所有領域,從產品到設計計劃、構思過程、設計方法到設計的技術、制造;從物的實用功能到設計的文化品位、表現形式風格等;從造物的形態(tài)到造物的思想與理想;從審美時尚到市場消費等多種價值尤其是審美價值的研究。(一)功能之美產品的實用功能雖然與其自身的功能美的產生沒有必然聯系,但實用功能卻直接影響著主體對它的審美評價,實用甚至可以轉化為審美。這種美,我們姑且稱之為效用的美或功能之美。早在200年前,康德(I.Kant,1724-1804)就明確指出:美有兩種,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對象的合乎目的性。合乎目的是一個更有優(yōu)先權的美學原則,它與功能相近。在近代美學史上關于審美的功利性與超功利性之爭由來已久,隨著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功能美的發(fā)現后迎刃而解。因為它清楚地表明,美的現實存在不得不使人們考慮被哲學美學所忽視的功能與美的關系問題。 工業(yè)美 、 有用美 作為明晰的觀念逐步建立起來,使 功能美 成為現代設計美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功能美 最本質的內容是實用的功能美,即明確表現功能的東西就是美的。美國雕塑家霍拉修 格林諾斯(Horatio Greenough)于1837年第一次提出 形式服從功能 這句話,一百年之后,芝加哥建筑學派的大師路易斯 沙利文(Louis Sullivan)把這句話作為自己設計的標準,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設計體系和風格?,F代建筑的立場也被稱為 功能主義 (functionalism)或者 理性主義 (rationalism)。功能主義設計思潮不僅使設計擺脫了和糾正了18、19世紀以來重外在形式不注重產品內在功能的偏向,同時也創(chuàng)立了一種簡潔、明快具有現代審美感性和時代性的新風格,深刻發(fā)掘了來自功能結構的美。但現代主義把裝飾美與功能美截然對立的美學思想,在對功能美的認識上是有局限的。德國工業(yè)設計師們曾提出TWM系統(tǒng)功能理論,他們認為產品的功能應包括技術功能(T)、經濟功能(W)和與人相關的功能(M)三方面。技術功能主要是指產品物理化學方面的技術要求;經濟功能涉及產品成本和效能;與人相關的功能涵蓋面較大,包括產品使用的舒適性、視覺上的愉悅美觀等。這樣的功能美實際上包括了設計美的全部內容,與我國提出的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有一致性。把功能理解為一個從內到外、從功效價值到審美價值的整體,對設計功能美的解釋應當說是比較全面而深刻的。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輔導資料:設計美學的材料之美-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輔導資料:設計美學的材料之美發(fā)布時間:2017-12-18 19:35:41(二)材料之美材料一詞,出自于拉丁語 物質 的意思,是設計家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用來體現設計作品的物質載體。日本著名的民藝學家柳宗悅在他的《工藝文化》一書中說: 材料是其天籟,其中凝縮了許多人工智慧難以預料的神秘。 因為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工藝手段,即所謂 材美工巧 ,各種材料在表現上各有各的特點,它直接關系到器物的功能與審美。手工產品,人利用雙手親自去接觸材料,用心去感悟、探究材料的性能、質感、特征,揚長避短地按照其性能顯示其材質。中國古代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的成就之一就是很好地體現了材質的質地美。不同的器物,在選材、表現手法、加工技術、制作工藝以及精神價值上都各具特點,在因材施技中,最終達到傳遞視覺美的信息,形成物與人的親密無間和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高度統(tǒng)一。當今,材料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十分重要,它作為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往往決定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一項新的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關鍵也取決于材料。當然,現代工業(yè)設計更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持。在與人的關系中,材料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硬度、韌性等實用功能屬性之外,還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層次上與人發(fā)生更深刻的聯系,從而成為心理的和審美的一部分。因此,材料自身空間組合,材料質地的表現效果,不同物質材料與各種人文環(huán)境間的有機聯系,是現代設計師最為關注的問題。在現代設計中,特別強調產品結構和環(huán)境設計中的裝飾構件在形態(tài)、質感、色彩、肌理甚至光影效果上的處理,充分顯示出高科技材料的特性。日本建筑與產品設計大師黑川雅之認為: 設計將強調重量和軟硬程度,甚至形狀也將為材料的紋理手感而決定,人們應該在設計形成之前首先認識到材料。設計師認為: 將材料特性發(fā)揮到最大限度,是任何完美設計的第一原理。 只有運用適當的技巧去處理適當的材料,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需要,并獲得純真和美的效果。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內容:如何具體實現設計的創(chuàng)造思維呢?-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科目-藝術設計考試內容:如何具體實現設計的創(chuàng)造思維呢?發(fā)布時間:2017-12-15 23:40:17如何具體實現設計的創(chuàng)造思維呢?當然,方法無限。在此我們提供些可行性建議作為參考。1. 與現行的概念背道而馳的想法當某種設計的方法成為流行的時候,設計師必須盡早拋棄它,努力尋得完全異樣的表達方式。只有這樣,設計師才能走在新思潮前面,不被流行淹沒,以求做到特別與獨行,顯現自我的創(chuàng)造價值。2. 反向大眾的觀念這個方法很有效果,永遠與公眾歡喜的東西保持距離,并背道而馳。我們會驚奇地發(fā)現,創(chuàng)造實踐其實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難。我們不僅能體會到標新立異的樂趣,還能在此活動的過程里享受真正的自我。3. 問題意識地思維問題意識的思考問題,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動力。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我們便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現很多問題;我們也能在所有現成的事實面前提出有氫可依的疑問。我們現行承認的方法、標準、形式、概念、內容等方面的東西其實都不是永恒不變的。事物的所有,所有的事物,其實是可以無止境地探索下去的。理解了事物的暫時性,我們就會有勇氣對所有問題提出質疑。懷疑的態(tài)度成熟與否根本不重要,我們畢竟需要的是提問題的精神。因為我們明白,沒有質疑就沒有創(chuàng)造。4. 信心與意志所有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從來不認為創(chuàng)造是件多么艱難的事。有了自信的底氣,加上堅韌的意志,就沒有什么成就不能獲得。任何人,只要專心致志地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就能成就。每個人其實都藏有巨大創(chuàng)造潛能,只是我們不去喚醒它,它自然就不理會我們。自信之人往往不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自己是超越他人的,他們堅信最終的結果。別人不認同自己,正好說明自己走在別人的前面。應該為自己的不被認同而暗自高興。5. 開闊的眼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必須清楚在自己的設計領域內,當下世界發(fā)生了哪些最新的事情,以及最好的事情有哪些。有了開闊的眼界,就知道什么是好東西和有價值的東西;當自己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時,便會有一個較高的衡量與評判標準;而且自己的目標也會更明確和清晰,品位也自然會高于他人。開闊眼界的意義也在于讓自己清楚哪些事是別人已做過的;哪些事別人正在做;哪些事別人還沒做;哪些事自己做了會多么了不起。因此,關注本領域內世界上發(fā)生的事,實際上是清楚地定位自己,也是把自己放在世界前沿的正確姿態(tài)。這樣,自己就能做到事倍功半。6. 游戲的童心很難想象,在一個每日都處于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下的人,會產生創(chuàng)造的靈機??茖W研究證明,人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況下,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進入最佳狀態(tài)。我們從兒童繪畫作品中那些豐富多彩的想象中得到啟示。兒童在繪畫時,他們是以游戲的心態(tài)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們既不管別人怎樣想自己的畫,也不關心畫中的內容與現實的差距,當然,更不會有考慮為展覽而作作品的想法。因此,以 無人之境 的本原心態(tài)進行的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無拘無束。想象的空間便無邊無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