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財目標-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10:12:48公司理財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1)利潤最大化2)資本收益率最大化或每股凈利潤最大化3)股東財富最大化但其同樣存在局限性:一、它以股價來衡量公司價值,只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與公司相關的其他人員利益重視不夠;二、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將不可控制因素引入理財目標進行量化是不合理的。4)公司價值最大化5)其他公司理財目標1)利潤最大化一、利潤直接反映了公司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多少;二、利潤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公司經濟效益的高低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三、利潤是公司補充資本、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源泉。公司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剩余價值,只有每個公司都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整個社會的財富才能實現最大化。3)股東財富最大化但其同樣存在局限性:一、它以股價來衡量公司價值,只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與公司相關的其他人員利益重視不夠;二、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將不可控制因素引入理財目標進行量化是不合理的4)公司價值最大化在評價公司的價值時,看重的往往不是公司已獲得的利潤,而是公司潛在或預期的獲利能力,是公司持續(xù)發(fā)展能力。5)其他公司理財目標在公司實際理財過程中除了上述各種理財目標之外,還存在諸如職工福利最優(yōu)化、經營者考核指標最大化等理財目標。綜上所述,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和公司價值最大化三種公司理財目的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統(tǒng)一的。從考查的利益主體來看,利潤指標和公司價值指標與眾多的利益主體相關.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則只與股東的利益密切相義。從考查的因素來看,股東財富考慮的因素最多,公司價值最大化次之,利潤最大化考慮的最少。當公司風險不變時,利潤最大化就代表著公司價值最大化;而當股東結構不發(fā)生變化時,公司價值最大化就代表著股東財富最大化。總之,現代公司理財目標可以概括為:在維持穩(wěn)固財務地位的同時,不斷提高公司的價值。
公司理財的目標理論-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10:12:31一、含義所謂公司理財是指利用價值形式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的資金管理,是公司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 項綜合性的經濟管理工作。公司理財旨在回答如下三個問題(1)公司應該采取何種長期投資方式?要介入什么行業(yè),需要哪些建筑物、機器和設備?(2)公司將從哪里籌集到投資所需的長期資金?除了發(fā)起者外是否會引入其他所有者,或者是否會向他人借錢?(3)公司將如何管理諸如向客戶收款和向供應商付款等日常財務活動?公司經濟活動是指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它主要包括資金的籌措、投放和退出活動,以及公司組織運營的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的活動。2.公司理財的目標公司理財的目標是公司理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評價公司理財活功是否合理、有效的標準。是在特定的理財環(huán)境中,通過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公司理財目標既要服從于公司經營目標,又要服務于公司經營特點。公司經營目標的要求可以概括為:生存、發(fā)展和獲利。(1)公司經營目標1)生存 2)發(fā)展 3)獲利1)生存公司的存在應依據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以收抵支,二是到期償還債務。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脅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長期虧損.這是公司不能生存的根本原因;二是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這是公司不能生存的直接原因。公司如何做到以收抵支,提高償債能力,減少破產風險,使之長期、穩(wěn)定地存在下去是對公司理財活動提出的第一個目標要求。2)發(fā)展市場中的公司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斷尋求良好的投資機遇,取得規(guī)模效應是公司經理人最為關注的事情。公司持續(xù)發(fā)展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公司素質的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上升、資本規(guī)模的日益膨脹。所以.公司如何在商品經營、貨幣經營和資本營運過程中,得以持續(xù)發(fā)展,是對公司理財活動提出的第二個目標要求。3)獲利獲利就是通過運營使公司資產獲得超過其投資的回報。對公司來說,每項資產的取得都要支付成本,每項資產的形成都是投資的行為,補償投資成本并獲取利潤是基本準則。例如,現金持有要適度,既要避免浪費,又要防止出現財務困境;應收賬款要盡快回籠,在擴大銷售的同時防止壞賬;存貨要加快周轉,既要避免積壓,又要防止出現供貨不足;對外投資要確保收益,防止損失;固定資產要充分利用,防止閑置等。所以,公司要合理、經濟、有效地使用資產,使其獲利,這是對公司理財活動提出的第三個目標要求。
西方理財學的發(fā)展-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10:12:08(1)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初創(chuàng)期。當時經濟蓬勃發(fā)展,公司迅速擴張,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籌集資金以擴大規(guī)模,融資成為公司理財的核心問題。(2)第二階段(二次世界大戰(zhàn)至20世紀50年代) 調整期。此時資本主義世界發(fā)生經濟危機,經濟蕭條,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不再是自身的擴展,而是生存,成千上萬的公司相繼破產。(3)第三階段(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 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國家經濟快速恢復,生產技術高度發(fā)展,產品產量迅猛增加,為尋找產品銷路,公司逐漸向國外發(fā)展,跨國公司開始形成。(4)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深化期。該時期,西方理財活動已滲透到公司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三、理財所研究的問題除一些傳統(tǒng)內容外,已擴展到包括最佳資本結構、投資組合理論、風險的評估與預防、跨國理財等關系到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理財主要以公司為中心,圍繞公司的凈現金流量、公司價值最大化展開,不斷尋求資本和資產的最佳組合。主要包括:1)通貨膨脹及其對利率、匯率的影響:2)政府對金融機構放松控制并由專業(yè)金融機構向多元化金融服務公司轉化問題;3)電子通信技術在信息傳輸中和電子計算機在財務決策中的大量應用;4)資本市場上新的融資工具的不斷涌現。以上條件的變化對財務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加劇了公司預測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需求、產品價格以及成本預測變得更加困難,迫使公司理財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加深并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