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肅省軍隊文職考試崗位能力資料分析五類題干解讀

2019年甘肅省軍隊文職考試崗位能力資料分析五類題干解讀,甘肅省軍隊文職考試崗位能力考試內容通常有五大專項,其中屬于理科部分的是數量關系和資料分析,數量關系對于一部分考生來說屬于偏難得題目,得分較少,而資料分析恰好相反,大家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復習,正確率往往會提升很快。換言之就是,對于甘肅省軍隊文職考試崗位能力資料分析這個專項,各位考生的投入和產出比例較高,往往是我們拿高分的一個部分,尤其是考試時間越來越臨近的時候,我們對這個專項進行沖刺學習成效會比較明顯! 眾所周知,在做題目時,讀懂題干信息,明確題干求什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每個題目,通過解讀題干可以找到此題在問啥,而問題往往是我們思維的起點,然后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我們去求解,最終把這個題目解答,又回到題干本身,也就是我們思維的終點。

紅師教育縱觀近年來西藏軍隊文職考試考試真題,為大家得出! 第一類:簡單題干。 這類題目在資料分析中出現的次數較多,屬于比較愛考的一類題目,主要是指利用我們熟悉的公式可以直接解答的一類題目。在做這類題目時我們需要注意題干所求的時間和資料所給的時間是否一致,然后根據所考考點回顧公式,最后根據公式到材料里面查找相關數據,列出此題的式子,進行解答。 例:材料信息可知,2014年,全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292.5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萬戶,其中,企業(yè)365.1萬戶,個體工商戶萬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萬戶。 問題:2014年,全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中個體工商戶所占的比重約為: 此題屬于簡單題干的考題,首先,看問題所求的時間(2014),和材料給出的時間(2014)是否一致,顯然一致,就是求現期,可以直接利用材料中的數;

最后,根據公式到材料中找到對應部分和整體的數據,列出式子為,對該式進行估算即可。 第二類:確定前提的題干。 這類題目在做題時,第一步是關鍵,如果第一步就錯了,后面就沒辦法解答,所以,確定前提正確是解答這類題目的關鍵。 材料信息:表2014年15月副省級城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部分軟件業(yè)務收入情況 問題:2014年15月,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副省級城市,該項收入約是增速最慢的副省級城市的多少倍? 在做這道題目時,對于題目中要求確定的增速最快的城市和增速最慢的城市是需要根據具體的表格信息先確定的,只有確定了這個前提才能正確解答該題。 第三類:巧用過程量的題干。 這類題目在解答時屬于偏難的題型,有部分考生容易出錯。

例題:材料信息可知,金融業(yè)占第三產業(yè)的比重為,金融業(yè)占GDP得比重為。 問題:第三產業(yè)占GDP的比重為多少? 這道題目屬于單看問題比較簡單,直接考察比重的基本公式,只要找到對應的第三產業(yè)值和GDP的值即可解答,但是材料信息里面沒有直接給出數據,都是通過金融業(yè)的相關數據給出的,那可以分別用金融業(yè)的數據來表示這兩個需要的量,然后進行化簡,最終就可以列為,對此式進行估算即可。 第五類:信息查找題干。 這類題目是最簡單的一類題目,屬于直接送分的題目,不需要計算,只需要讀懂題干本身的意思,然后直接在材料里面找相關信息就可解答,每年都會有2道左右的題目,是我們所有考生很喜歡的,一般沒什么難度。 紅師教育認為,要想真的在甘肅省軍隊文職考試崗位能力資料分析這一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滿分,對于我們來說,還是需要多下點功夫的,尤其考試越來越臨近,這個專項是我們重點復習的部分,只要你能抓住這個地方的分數,崗位能力整體分數就能更上一層樓。

2013軍隊文職考試考試崗位能力之巧用推理題選項的聚類法則

分析推理是軍隊文職考試考試中經常容易出現的一類題型,主要考察考生對信息的分類和整理。要在短時間內把題干中的眾多信息快速地匹配到一起,除了按照題干選項這樣的做題順序外,特別需要重視的是選項題干的順序,即做分析推理題一定要結合選項,從選項來看題干,有時反而會事半功倍。而要更好地利用選項,就需要借助聚類法則。聚類法則主要是結合排除法來用,把含義相同的選項聚類到一起,再整體代入排除,比單純利用簡單的排除法要快速很多。下面紅師軍隊文職考試考試研究中心通過兩道真題來看看這一法則如何應用。

2015軍隊文職崗位能力備考如何應對節(jié)日類問題

在崗位能力科目中,考生會發(fā)現有很多題中都涉及到了文化常識這一知識點,所以在日常復習中我們要加強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下面,紅師軍隊文職考試網為大家總結了中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希望考生如果在軍隊文職考試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順利作答。 一、除夕:春節(jié)的前奏曲。指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二、春節(jié):我傳統(tǒng)習俗中最具文化內涵、也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從除夕始,持續(xù)到元宵節(jié)。 三、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jié)、元夜、燈節(jié)。這是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 四、清明節(jié):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jié)。清明時分,天氣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jié)有時也被稱做踏青節(jié)。

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我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習俗:戴香袋、吃粽子、賽龍舟。 六、七夕節(jié):農歷七月初七夜,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 七、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 八、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又名重陽重九,始于三時代,是魏晉以后興起的節(jié)日。五種主要傳統(tǒng)習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飲酒賞菊;四是食重陽糕;五是開展敬老活動。 九、臘八節(jié):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早先傳說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來成為民間習俗,以示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