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2009級《編輯出版學》開卷考試-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5:58:052009級《編輯出版學》開卷考試2009級編輯出版專業(yè) 張雅寒 0990074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我國學者 林穗芳 認為:在國際范圍內, 編輯學 這個術語很可能是我國首先使用的。1949年廣州自由出版社出版的 《編輯學》 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早使用 編輯學 一詞的書籍,作者是 李次民 。2.我國著名科學家 錢學森 在國防工業(yè)出版社的一次講話中指出: 編輯工作也是一門科學,要研究它工作中有什么規(guī)律 ,并提議要創(chuàng)造一門科學的編輯學。3.編輯三原理指的是 文化締構 、 符號建模 和訊息傳播三原理。5. 出版 這一詞匯是19世紀經日本傳到中國,源自日文漢字的原寫法。1879年 黃遵憲 最早使用。6.出版管理制度一般分為 預防制 和 追懲制 兩種。7.我國編輯出版行業(yè)實行 崗位責任制 ,按崗位、級別、職務分工合作,完整地體現著社會對編輯群體和個體行為的要求。8.目前我國編輯出版專業(yè)的刊物為數不少,請列舉兩個刊名中帶有 編輯 字樣的專業(yè)刊物: 《編輯學報》 、 《中國編輯》 。(任選兩種)二、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6分)1.編輯 以締造社會文化結構為中心,采集、組織作者的稿本,經過審選編構,納入訊息媒體,以文本形式傳播給讀者大眾的活動和從事這種活動的人。2.選題 指出版機構為準備出版的出版物所擬訂的題目及其內容,也指編輯人員設計選題、隨之制訂選題計劃的編輯活動,統(tǒng)稱選題工作。3.出版物 用文字、圖畫、聲音或其他符號表述精神內容,通過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復制在可供攜帶的載體上,以向公眾傳播的作品。簡言之,出版物是將精神內容復制在物質載體上向公眾傳播的作品。4.出版系統(tǒng) 指由分工不同、聯系密切的各個出版單位或出版環(huán)節(jié),按照同一目的和同一秩序構成的統(tǒng)一的多層次的系統(tǒng)。主要有編輯、復制、發(fā)行、管理、物資供應、科研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三、簡答題(每題6分,共24分)1.編輯活動的本質屬性和特性是什么?答:本質屬性:選擇締構性,是對社會精神文化生產和傳播進行組織、選擇、優(yōu)化、組合和締構的活動;特性:①社會導向性;②知識締構性;③工程實用性;④傳播和教育的連續(xù)性。2.選題的一般原則包括哪幾個方面?答:優(yōu)化原則、創(chuàng)新原則、時機原則、預后原則、反饋控制原則。3.出版物宣傳促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答:媒體宣傳;事物宣傳;口頭宣傳;名人效應的宣傳;評獎、書評、排行榜等方式4.我國出版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什么?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符合出版業(yè)自身規(guī)律。四、論述題(30分)根據下面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多媒體交叉共融時代出版網絡化的看法。答:社會是在不斷發(fā)展的,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環(huán)境已經離不開網絡和多媒體了,作為學生,最深的體會也許就是老師上課不怎么用粉筆了,PPT已經成為老師的首要選擇,或者直接聯網,這樣直觀的展現學科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習的內容,并且能夠充分、全面的了解所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從材料中我們看出,《手機》這部作品最初是以小說的形式出現的,但是,當它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后,實體書和網絡連載,都使其出現了第二個銷售高潮。不僅材料里的《手機》如此,不少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使大眾更直觀的了解了這些小說故事,更促使這些小說出版發(fā)行,擴大了影響力。例如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步步驚心》,雖然還未上映,但是其關注度已經很高了,尤其是看過該小說的人。未播先紅使這部電視劇賺足了人氣。當然,相反的由影視劇改編的小說也不少,由收視率和票房好的影視劇改編成的書,會受到影迷們的歡迎,這樣做無疑得到雙豐收。在這樣一個多媒體交叉共融的時代,出版網絡化儼然成為了一個趨勢?;ヂ摼W的出現是人類交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小說《手機》是當代河南作家劉震云的作品,2003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期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今年5月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又陸續(xù)在全國四大衛(wèi)視同步開播,長江文藝出版社再次推出《手機》,新浪讀書網絡獨家連載。隨著影視劇的出現,小說也不斷熱銷、脫銷和再版重印。圖書版《手機》還有另外幾個版本,比如現代出版社(2005)、作家出版社(2009)和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等。有很多劉震云的忠實粉絲甚至在觀看影視作品之余,買齊了劉震云各個版本的《手機》?,F在,我們最方便的莫過于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圖書版和影視版的《手機》:這是一位網友在新浪讀書頻道的留言: 劉震云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為我們寫出手機這樣精彩的故事!尤其是嚴朱氏那一章,結合前文讀完后有想哭的感覺.坎坷的人生與無情的歲月在您的筆下被樸實的文字充分的賦予了靈性.我當時是在德國把您的小說《手機》讀完的,這是一本好書.我建議大家都細細的讀下來,尤其不要漏掉最后一章。答案一、1.林穗芳、《編輯學》、李次民2.錢學森3.文化締構、符號建模4.文本、稿本、編定本5.黃遵憲6.預防制和追懲制7.崗位責任制8.《中國編輯》、《編輯之友》、《編輯學刊》等任選。二、1.以締造社會文化結構為中心,采集、組織作者的稿本,經過審選編構,納入訊息媒體,以文本形式傳播給讀者大眾的活動和從事這種活動的人。2.選題是指出版機構為準備出版的出版物所擬訂的題目及其內容,也指編輯人員設計選題、隨之制訂選題計劃的編輯活動,統(tǒng)稱選題工作。3.是用文字、圖畫、聲音或其他符號表述精神內容,通過印刷或費印刷的方式復制在可供攜帶的載體上,以向公眾傳播的作品。簡言之,出版物是將精神內容復制在物質載體上向公眾傳播的作品。4.是指由分工不同、聯系密切的各個出版單位或出版環(huán)節(jié),按照同一目的和同一秩序構成的統(tǒng)一的多層次的系統(tǒng)。主要有編輯、復制、發(fā)行、管理、物資供應、科研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三、1.選擇締構性,是對社會精神文化生產和傳播進行組織、選擇、優(yōu)化、組合和締構的活動。社會導向性、知識締構性、工程實用性、訊息傳播和教育的連續(xù)性。2.①優(yōu)化原則②創(chuàng)新原則③時機原則④預后原則⑤反饋控制原則3.①媒體宣傳②事物宣傳③口頭宣傳④名人效應的宣傳⑤評獎、書評、排行榜等4.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②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③符合出版業(yè)自身規(guī)律四、答案要點①政治素質②業(yè)務素質③文化素質④法律素質⑤心理素質⑥經營管理素質每個要點5分,沒有舉例或舉例不恰當扣2~8分。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 中國編輯出版史各章重點整理-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6:39:55中國編輯出版史各章重點整理第一章思考題1、 試析甲骨文的內容和價值(圖書的起源)內容:少數為記事刻辭,多數為殷商王室的占卜記錄。價值:1) 可真實地了解殷商社會的方方面面;2) 可與古文獻和其他文物資料相比較印證考證歷史;3) 保存許多珍貴的科學和藝術資料、歷法氣象、圖書音樂等;4) 與金文、篆字、隸書一脈相承,可檢視漢字的演變發(fā)展規(guī)律;5) 早期圖書在竹木簡牘無存的情況下,可了解原始編輯活動。2、為什么說殷商、西周時期的史官是早期編輯活動的開創(chuàng)者和推動者從商周時期史官的職守來看1) 商朝史官負有記錄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論及國家大事的職責;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獻檔案;3) 周初外史有 掌達書名于四方 之責。從史官文化的特點來看1) 學在王宮,貧民百姓沒有文化;2) 職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無權記錄;3) 記載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國家大事的方方面面;4) 史官記錄的目的是檔案保存和向執(zhí)政者提供國情咨詢。殷商時期史官的活動完成了我國早期圖書文獻的積累、編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國早期編輯活動中最早的編輯體式 編年體,外史 掌達書名于四方 的職責已涉及傳播和出版問題。(這一段是早期編輯出版活動的意義)綜上所述,商周時期的史官是我國早期編輯活動的開創(chuàng)者和推動者。第二章思考題一、孔子編訂六經的思想與原則1、廣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復● 搜集詩3000余首,最后編定為305篇的《詩經》?刪掉重復篇目,按樂曲的正確音調進行篇章上的調整2、述而不作對待古代文化只是闡述而不進行創(chuàng)作,旨在傳述歷史的時候做到實事求是、尊重事實,不去篡改、歪曲歷史事實。3、無征不信、多聞闕疑?沒有經過驗證的證據,決不輕率下筆?對闕文切忌獨斷妄改4、排除虛妄強調實事求是。在編輯過程中,孔子對于沒有見過的超自然現象和他自己無從探究無法理解的事物,從不提及。二、試論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編輯特點先秦圖書文獻的編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主要成果:儒家六經、歷史書籍、諸子著述。出現許多新創(chuàng)的編輯體例:編年體、國別體、紀事本末體、譜錄,以及語錄體、專題、匯編等。一、 編年體編年體例早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但當時史官缺乏時間意識??鬃泳幋未呵铮状螄栏駥⑹肥掳l(fā)生的時間按年月日排列開來,開創(chuàng)了以注意時間的準確性和連貫性為特色的編年體史書編纂體例?!洞呵铩贰蹲髠鳌贰吨駮o年》(以時間為中心)二、國別體 (《國語》《戰(zhàn)國策》)從 語 和 策 字來看,都是以記言為主兼以記事的史書,采用以國別為綱的編輯體例編輯成書,是為其記載各國諸侯言行的著述內容所規(guī)定的。()三、紀事本末體 (《鐸氏微》《虞氏春秋》)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讀史者先秦各諸侯國的編年史時,一時難以從多國編年史中觀覽始末,因此楚大夫鐸椒就將分書于《春秋》中的有關史事的記載分類采錄出來,使其首尾完整,得見成敗,便觀始末。運用抄書改編的方法,按新的利用或閱讀要求對史料進行重新組合排列。(以事件為中心)四、 語錄體 (《論語》《孟子》《管子》《韓非子》)是一種以問答之語為主要內容,采用摘字名篇的標題方式而無嚴格的篇章結構的圖書編輯體例。五、 法規(guī)性書籍李悝《法經》內容全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三、《呂氏春秋》的編輯目的及編輯特點目的:戰(zhàn)國末期呂不韋利用門客有組織、有計劃集體編纂的一部政治書。編纂目的在于為秦帝統(tǒng)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參考編輯特點1、具有戰(zhàn)國末期各派學說資料匯編的性質。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兼及名、法、墨、農及陰陽家等,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收并蓄,所以《漢書 藝文志》把它列為雜家類。2、內容龐雜,但體例嚴謹,系統(tǒng)整齊。共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六卷;每覽各有8篇,每論各有6篇,每紀各有5篇,合計160篇,20余萬字。第三章思考題:一、名詞解釋(11個):《史籀篇》:《史籀篇》是見于著錄最早的一部字書,約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交。原書四字一句,編成韻語,是教學童識字的課本,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漢書 藝文志》和《說文解字 敘》都認為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國維則認為 籀 是誦讀之意?!妒肤ζ烦霈F的文字被稱為 籀文 ,又稱大篆。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儒人淳于越反對秦朝 郡縣制 ,主張師承古法,分封諸侯。丞相李斯嚴詞抨擊,提出焚書之議。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國以外的各國史記,以及民間所藏《詩》《書》和諸子百家之書。禁止談論《詩》《書》,禁止私學和以古非今。咸陽兩術士暗地里誹謗秦始皇并逃亡,秦始皇大怒,把犯禁者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殺。兩件事合為 焚書坑儒 。天祿閣:是西漢宮中藏書和整理??眻D書之所,主要存放國家文史檔案和重要圖書典籍,西漢著名學者楊雄、劉向、劉歆都曾在天祿閣中從事過校書活動。石渠閣:漢代諸儒討論經學的場所,所存圖書以儒家典籍為主。閣藏檔案和圖書十分豐富,宣帝時著名學者韋玄成、梁丘賀等曾于此論定五經,編修史書,故石渠閣也是當時研究學術和修史的地方。蘭臺:東漢政府的檔案、典籍庫,也是當時名儒著述的地方。集藏書、校書、寫書于一體。班固、班超等學者曾擔任蘭臺令史,在蘭臺中從事校書和著述活動,著有《漢書》。東觀:東漢政府最主要的藏書處,主要收藏東漢王朝建立后積聚的圖書。是當時學者校書、讀書、著述之所。秘書監(jiān):秘書監(jiān)是我國古代專門主持圖書編校工作的中央機構,始于東漢,南北朝升為秘書省。隋唐時期,秘書省為執(zhí)掌國家圖書事業(yè)的政府機構,主持國家藏書的整理、抄寫、??焙途幠?。宋代,秘書省成為有名無實的空頭機構,職責完全被三館取代。金元時期,再降為秘書監(jiān),至明初被取消。歷史長達一千二百余年。槐市:漢代長安讀書人聚會、貿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學宮、學舍。熹平石經: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 漢石經 。其字體為一種字體:隸書,故又稱 一字石經 。正始石經:在正始年間(公元240-249年),用先秦古文、秦小篆和隸書三種字體,重刻了一次石經。這部石經稱為 正始石經 、 魏石經 或 三體石經 。三體石經刻有《春秋》《尚書》及部分《左傳》,是繼東漢熹平石經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經,在中國書法史和漢字演進史上有重要意義。開元石經(開成石經):為了使儒家經典規(guī)范化,唐代沿用東漢蔡邕刊石碑于太學的辦法,將12種儒家經典刻到石碑上,樹立在長安的國子監(jiān)內。這次刻的石經采用當時流行的楷體字書寫。從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開始動工,于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完成,所以又稱 開成石經二、兩漢的文化政策對圖書出版事業(yè)的影響?1、 經學出版物大量出現2、 官方對編輯、整理、出版活動都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和準繩3、 發(fā)展經學教育事業(yè),對出版事業(yè)影響甚大4、 大一統(tǒng)的文化格局與對外交流的文化政策也對出版事業(yè)產生了很大影響三、漢代編輯出版事業(yè)的整體特征1、 出版歷史與兩漢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緊密相關,但也有其自身相對獨立的演進特征2、 從事出版活動的主體是政府,民間的圖書編撰、出版活動也初步出現,與政府的出版活動互為補益3、 出版活動有很強的政治性與學術性,商業(yè)性相對比較淡薄4、 出版物的商品性逐步凸顯,貿易活動開始出現。5、 出版物數量大增,內容得到極大的拓展,形制進一步制度化、系統(tǒng)化6、 出版物載體豐富多樣,發(fā)明改進紙張,在中國乃至世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7、 涌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圖書編輯家、出版家、他們撰寫、編輯、出版了一大批十分優(yōu)秀的傳世之作四、簡述司馬遷《史記》的編輯體例、編輯思想和編輯方法編輯體例1、《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2、全書一百三十篇,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裁組成。12、10、8、30、703、《史記》五體有因有創(chuàng),而創(chuàng)制多于因革4、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撰史方法5、秉筆直書,史實可靠,并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編輯思想1、 具有明確的編輯意圖: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2、 表彰六經,尊崇孔子但不拘泥于儒學的教條3、 明確提出 發(fā)憤著書 并將其付諸實踐4、 在對史實的考辨上,博綜兼覽,實事求是,體現出通達和審慎的態(tài)度編輯方法1、 正式確立了史書的論贊形式2、 首創(chuàng)編輯中的 互見之法3、 首創(chuàng) 寓論斷于敘事之中 的編輯方法五、論述劉氏父子編校整理活動及貢獻?活動:1、組織起中青年結合、包括專家、助手在內的編輯機構,使編校工作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2、取本參校。采用 本校法 與 對校法 仔細地校對全文,校出脫簡,審定語句,厘正文字,編成高質量的定本。3、編次定名。確定合適的書名根據邏輯順序或者時間順序確定各篇次第4、 撰寫敘錄。每校完一書,就撰寫敘錄一篇,對作者生平、全書思想、學術價值和校讎經過作扼要介紹;內容包括:1、定本篇目;2、校定過程(書稿來源、總篇數及校定篇數、文字脫誤情況);3、作者事跡及背景材料;4、對篇章、全書的價值評定和真?zhèn)卧u定。5、殺青定稿,繕寫上素。6、分類編目。將典籍進行分類編目,對各類學術源流加以考證,并給每本書作簡明的提要;?1、劉向將所校諸書的 敘錄 從原書抽出,編為《別錄》;?《別錄》是我國第一部提要目錄專著。?2、劉向死后,劉歆繼承父業(yè)繼續(xù)校書。后劉歆摘取《別錄》編成《七略》;?《七略》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來的圖書分類體系。?3、創(chuàng)最早的分類方法 六分法 。?按六類編排圖書目錄。?東漢班固作《漢書 藝文志》繼承了六分的體例。?貢獻1、 使儒學著作首次得到系統(tǒng)整理2、 奠定古代目錄學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 開創(chuàng)古代書籍整理定著 新書 之例第四章思考題一、名詞解釋:汲冢書: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凖(zhǔn)盜發(fā)了魏襄王墓(安釐l 王冢),得數十車用科斗文寫在竹片上的圖書,這些圖書保存大量極其珍貴的文獻資料?!痘视[》:《皇覽》是已知最早的類書,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劉劭等群儒編纂。供皇帝閱讀,故稱為 皇覽 。《皇覽》全書40余部、1000余卷。后散佚,后世雖有一些輯佚本,但所存不多,難以窺其全貌?!段倪x》:《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古代詩文選集性總集,由南朝梁蕭統(tǒng)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tǒng)死后謚 昭明 ,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文心雕龍》:《文心雕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評論專著,作者為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分上、下部,各25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等部分。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家,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chuàng)造、鑒賞的美學規(guī)律。傭書業(yè):傭書業(yè)是指寫本時代圖書文獻再生產和出版的行業(yè),它是以社會上一個貧窮的、有文化的群體為主力軍,受雇為官方、私人、書商、寺觀等抄書,以此獲取報酬的一種行業(yè)。傭書業(yè)始于漢代,興于六朝,至唐代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而衰落。二、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有哪些大的編纂活動?(一)政府對書籍出版的重視(二)設立圖書編纂機構 秘書監(jiān)(三)編修史書?陳壽的《三國志》?南朝宋 范曄的《后漢書》?史書編纂中創(chuàng)實錄之體(四)《汲冢書》的出現與整理(五)編纂類書?《皇覽》由魏文帝曹丕召集王象、劉劭等群儒編纂。?《修文殿御覽》北齊祖珽、魏收等編撰?創(chuàng)四部分類法三、四部分類法是如何確立的?時代背景:1、 藏書量大。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藏書量很大,私人藏書數量也很可觀。2、 圖書品種多。如出現了別集、總集、韻書、類書等。3、 史書大量出現四部分類法的確立:西晉初年,晉武帝命令秘書監(jiān)荀勖和中書令張華按照劉向校理典籍的方法,整理和編次古籍。二人在鄭默《魏中經簿》的基礎上,重新編輯了一部國家藏書總目《晉中經簿》,又稱《中經新簿》?!吨薪浶虏尽烽_創(chuàng)了四部分類法,為中國較早的一部四部分類為主的書目?!吨薪浶虏尽钒褕D書以甲、乙、丙、丁分為四部,每一部分有不同類別的圖書。東晉,著作郎李充依荀勖的《晉中經簿》編成《元帝四部書目》,更換了乙、丙部所收錄的圖書,李充所修訂的四部次序,成為后世四部分類法的永制。 四部分類法由此確立起來。四、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哪些新的編著形式?有哪些代表作?(一)別集。別集是一人的詩文集,其編撰與出版始于漢魏之際。如:《孔融集》、《嵇康集》、《陶淵明集》等。(二)總集??偧侵竻R集二人以上作品編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為全集與選集兩種。南朝梁 蕭統(tǒng)《昭明文選》南朝梁 劉勰《文心雕龍》南朝齊、梁間 鐘嶸:《詩品》(三)韻書曹魏 李登《聲類》西晉 呂靜《韻集》(四)校注著作南朝劉宋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南朝梁人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五)科技著作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晉 王叔和《脈經》(六)道教典籍東晉葛洪所撰《抱樸子》(七)佛經東晉法顯《法顯傳》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第五章思考題一、名詞解釋:弘文館:唐太宗李世民設立 弘文館 ,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并備顧問,參議國家大事。集賢院:唐玄宗時設,初為乾元殿書院,后改名麗正書院。開元十三年改麗正書院為集賢殿書院,簡稱集賢院。是唐代從事圖書典藏、校理、搜訪并編刊的最大機構。政書:政書是一種典志體史書,專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由于它具有資料匯編性質,所以一般也把它作為工具書使用。政書的編輯從唐代開始。五代監(jiān)本 或 監(jiān)本九經 :五代政府刻書業(yè)興起,馮道進行大規(guī)模官刻儒家經籍《九經》的刻制?!毒沤洝返男?蹋窃趪颖O(jiān)完成,并由國子監(jiān)主持,書版也收藏在國子監(jiān),所以歷史上稱為 五代監(jiān)本 。也有人稱為 監(jiān)本九經 。二、隋唐時期政府有哪些大規(guī)模的編纂活動?1、大型類書的編纂。隋朝虞世南編《北堂書鈔》,是現存最早的類書。唐歐陽詢、令狐德棻等十余人奉詔編撰的《藝文類聚》新創(chuàng)體制,首次采用兼取事文的編纂方式。徐堅等奉詔撰集《初學記》2、刊定五經顏師古刊定《五經》定本。《五經定本》是南北統(tǒng)一后由官方頒行的第一種有關五經的標準文本??追f達主持撰定《五經正義》,消除了漢代以來經義異說紛紜的狀況,統(tǒng)一了儒學思想。3、首創(chuàng)政書體制《唐六典》唐玄宗時官修,李林甫、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锻ǖ洹诽拼庞泳幾耄捕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典章制度的通史,也是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4、地志的發(fā)展《元和郡縣圖志》,現存最早的地理總志,李吉甫編撰。5、修史制度的確立與編修史書唐代是史館修史制度正式確立的時期。貞觀三年,唐太宗將史館從秘書省中分離出來,置于禁中,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職,成為獨立修史機構。有了嚴格的組織分工,又有優(yōu)厚的待遇,唐史書編纂規(guī)模擴大?正史類:《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北周書》《隋書》?別史類:《唐實錄》三、簡述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及意義。發(fā)明:(一)雕版印刷術產生的需要與可能:社會對印刷品的需求擴大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印制佛教宣傳品(二)發(fā)明時間長期以來眾說紛紜。學術界較傾向唐代貞觀年間,即公元627 649年之間。(三)技術基礎雕版印刷的發(fā)明與我國古代的印章和捶拓石經的方法有關。(四)印刷方法寫板、雕版、刷油墨、印刷四個步驟意義:?1.開創(chuàng)了照一個版本原樣復制的圖書生產技術;宣告人類的文化知識傳播活動進入了印刷新時代;?2.極大地加快了圖書的生產速度,促進了中國出版業(yè)的發(fā)展與傳播;?3.促進了世界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四、五代雕印儒經的意義有哪些??(1)它開創(chuàng)了經書采用印刷之先河;?(2)印刷術由民間進入官府;?(3)國子監(jiān)刻書是政府刻書的主體;?(4)標志著圖書形式的主流開始由寫本時期進入印本時期。第六章思考題名詞解釋:《崇文總目》:宋代的官修書目,著錄經籍共3445部,30669卷,是北宋最大的目錄書。仁宗景間(1034~1037),王堯臣、張觀、歐陽修諸人奉詔整理編撰,其中每類圖書皆有敘錄,每種書皆有解題,是中國較早的解題書目。仁宗賜名《崇文總目》。神宗以崇文院為秘書省,又命訪遺書增補入總目,徽宗時更名為《秘書總目》。宋初四大書:指同時編纂的百科類圖書《太平御覽》、小說類圖書《太平廣記》、文學類圖書《文苑英華》及稍后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官刻:政府刻書的統(tǒng)稱??煞譃橹醒牒偷胤絻纱笙到y(tǒng),中央以國子監(jiān)刻書為多,地方上主要 是公使庫本。監(jiān)本 :繼五代之后,宋朝政府刻書仍主要由國子監(jiān)負責承擔,其所刻書,世稱 監(jiān)本 。公使庫本:公使庫為地方負責招待往來官員的機構,經費有余,多用于刻書,所刻書有時注明為公使庫刻印,因而得名。家刻:亦稱私刻、家塾刻本,是指私人出資刻印圖書。坊刻:指書商刻印之書??虝凰恋目虝允圪u營利為目的。所刻多為民間實用書,還冒險刻禁起源最早,唐代即十分興盛,宋代更為普遍。三通 :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鄭樵的《通志》、元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合稱 三通二、司馬光《資治通鑒》在編輯方法上有何創(chuàng)新?1、編纂方法:先作叢目,次作長編,最后定稿。2、編纂體例上有兩點創(chuàng)新:其一,另編《目錄》30卷,年經國緯,略舉事目,并注明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便于檢索;其二,撰著《通鑒考異》30卷,辨歷史記載的真?zhèn)巍?、編纂了枝屬輔助之作。三、簡述宋代三大刻書系統(tǒng)的特點。三大刻書系統(tǒng):官刻、家刻、坊刻官刻特點:(1)政府重視,皇帝參與,把出版作為教化及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2)宗旨明確,內容集中,多為經史御纂之書;(3)人才薈萃,管理嚴格,刊本質量有保證;(4)財力雄厚,不惜工本,紙墨裝幀屬上乘;(5)地位顯赫,帶動全國出版業(yè)。家刻特點:(1)選擇優(yōu)秀底本;(2)精審校勘;(3)請名家手寫上版;(4)請名工巧匠刻版印書;(5)刻書不為牟利。坊刻特點:(1)編、刻、印、售合一;(2)經營自主靈活,行銷各地;(3)擴大稿源,不顧版權;(4)廣告書目,注意宣傳;(5)旨在牟利,不擇手段。四、簡述元代刻書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刻本特點。1.官刻書(1)中央政府刻書中央政府刻書有興文署,藝文監(jiān)的廣成局,太史院的印歷局,以及太醫(yī)院的廣惠局或醫(yī)學提舉司等。中央官刻以興文署刻本為最著名。(2)地方政府刻書地方政府刻書主要是以各路儒學刻書和書院刻書為最著名。2. 私刻書元代私家刻書,質量較高的為數不少,有的甚至超過宋版。3. 坊肆刻書元代的坊刻書比官刻、家刻本數量多、規(guī)模更大,流傳比較廣遠??瘫咎攸c:1、內容上,正經正史、文人別集之外,供市民階層閱讀的醫(yī)書、類書較宋代更多,還出現了小說、元雜居刻本等;2、字體上,有三個是宋代及明清時期所少見的:?一是刻書字體多用趙孟頫體字;?二是元版書中無諱字,即不避諱;?三是書中多用簡體字或俗字。3、版式上,版心多為黑口,雙魚尾。早期沿習宋本,字大行疏,多左右雙邊。中期行格趨密,多四周雙邊。第七章思考題名詞解釋:《永樂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類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全書計22877卷,11095冊,3.7億字,歷時4年完成。主編為解縉、姚廣孝等。全書按韻纂輯,篇幅大,搜羅廣,繕寫工整,裝潢精湛,為當時世界上罕見的珍品?!端膸烊珪罚菏乔宕r期 文字獄 背景下編纂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著錄書籍三千多種,七萬多卷,裝成三萬多冊。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整個團隊四千多人,歷經14年完成。經廠本:明代中央內府刻書由司禮監(jiān)掌管,司禮監(jiān)的附屬機構經??逃〉臅唇洀S本。內容大部分是以明朝皇帝名義編著的有關政教禮制的書。特點為版框寬大、行疏字大,趙體為主,刻有句讀。紙墨雕印質量高。但由于??辈粔蚓珜?,不受讀書人重視。藩刻本:又稱藩府本,是明代諸王藩府刊刻的圖書,也是明代地方官刻中質量最好的刻本。藩刻本多由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負責具體的??坦ぷ鳎又Y金充足,刻工和紙墨都比較精良。饾(d u)版 :也稱為彩色雕版印刷。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鉤摹下來,每色刻成一塊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淺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形似 饾饤 而得名。清代中期以后,稱為木板水印。拱花 :明末興起的一種不著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紋,以凸出的線條來表現花紋,襯托畫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蟲魚,使畫面更富立體感。與現代印刷術中的凹凸印刷相似。殿本: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簡稱。內容以欽定書最多,刻書范圍廣,種類多。刻工精整,印刷優(yōu)良。墨海書館:1843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等在上海創(chuàng)建的專門的翻譯出版機構,是中國境內第一家近代印刷所。也是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漢文鉛印活字印刷術的印刷機構。一、你認為應如何評價《四庫全書》的編纂?(1)優(yōu)點:考證???,厘清版本源流,使文獻典籍得到保存和流傳。(2)局限:?①排斥了許多與統(tǒng)治階級思想不合的著作;?②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中,有不少刪節(jié)或增改,使許多書已經失去了原書面貌;?③收進一些清代統(tǒng)治階級的御制詩文集和一些對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的著作。二、明代刻書有何特點?(需補充。。。)顯著特點:文人與民間書業(yè)合作刻書。官刻有中央內府刻書和國子監(jiān)刻書, 以及各地藩府刻書。明代的私人刻書非常盛行。明代的坊刻書坊分布地區(qū)極為廣泛,刻書種類很多。三、簡述毛晉刻書的優(yōu)點及貢獻。為歷代私家刻書最多。?(1)所刻印的書籍,多據宋、元善本翻雕,校勘精善,雕刻雋美;?(2)內容豐富,不隨意刪削,使許多宋元稀有珍本得到保存和流傳;?(3)毛晉汲古閣,不僅抄書、刻書,也售賣書籍,介乎于私刻與坊刻兼?zhèn)涞男再|。四、試述晚清出版業(yè)的特點。整體局面:出現官刻、私刻、坊刻與傳教士出版機構、洋務派翻譯機構五分天下的局面。(一)官書局的興起。官書局是晚清地方官刻的重要代表。如金陵書局、浙江書局、江蘇官書局、廣雅書局。(二)私家刻書以叢書為多。(三)民營出版業(yè)崛起。以點石齋石印書局、同文書局、商務印書館最具代表性。(四)出現了傳教士出版機構,給中國傳統(tǒng)出版業(yè)帶來巨大變革。墨海書館、美華書館是其代表。(五)洋務派的出版機構標志著中國近代化事業(yè)的真正啟動。圖書形制:隨著鉛活字印刷術的應用,西式裝訂出現,有平裝和精裝。圖書發(fā)行:發(fā)行行業(yè)建立,在出版業(yè)中取得與編輯、出版鼎足而立的地位。行銷網點遍布各地。五、論述晚清西學東漸思潮中的譯書活動。(一)傳教士的編譯活動1、利瑪竇:明萬歷十年來到北京,傳播西方科技知識。與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與李之藻合譯《同文算指》,開西學書籍翻譯之先河。2、馬禮遜:首次完整地將《圣經》譯為中文,編纂《中英詞典》,開中國近代雙語辭書編纂之風氣。3、麥都思 :1843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墨海書館,是專門的出版翻譯機構,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近代印刷所。(二)洋務派的翻譯出版活動1、清政府于1862年設立京師同文館,培養(yǎng)外語和外交人才。2、曾國藩、李鴻章于1865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下設出版印刷機構 翻譯館,傳播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三)維新派的編譯活動1、1895年,康有為等創(chuàng)辦強學會,不久改為強學書局,主要辦報刊,印譯圖書的成果不大。2、大同譯書局1897年創(chuàng)立于上海,是維新派的主要圖書翻譯出版機構。3、譯書公會1897年成立于上海,所譯西籍最多。(四)民間編譯活動1、嚴復:先后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等原著,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和社會學說,尤其是《天演論》產生了巨大影響。嚴氏譯著具有強烈的醒世作用,成為維新派宣傳變法改良的理論依據。2、林紓:靠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譯了170多種外國文學作品,推動了西方文藝類書籍的翻譯活動。第八章思考題一、簡述民國時期書刊出版特點。1、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中國的出版物從內容到形式均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1)沖破了傳統(tǒng)封建思想意識和舊文化的束縛,反映不同主張的書刊大量出版;①進步書刊和革命書刊成為出版的主流;②科學書刊大量出版;③古代典籍的整理和出版取得成績;④新文藝著作的出版突飛猛進;(2)圖書向大眾化方向發(fā)展①白話文運動的成果,出版了一批通俗易懂的報刊圖書;②連環(huán)圖畫的產生及大量出版,為廣大識字不多的兒童和一般民眾提供了精神食糧。(3)圖書報刊編輯的作用更為重要。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更為這一時期的出版業(yè)注入了新的內涵;3、上海的出版業(yè)在近代的基礎上發(fā)展迅速,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出版中心。二、中國共產黨早期建立了哪些出版機構?其出版物有何特點?機構: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特點:宗旨明確、形式多樣、發(fā)行廣泛。三、簡述近現代民營出版業(yè)發(fā)展概況。1、商務印書館。1897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在近代編輯出版史上有獨特貢獻。在五四新文學出版方面是扛鼎重鎮(zhèn),為出版界培養(yǎng)了大批專業(yè)出版人才。創(chuàng)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咸昌、高鳳池等。后張元濟、王云五執(zhí)掌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獲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主要成績:前40年出書15354種。其業(yè)務范圍涉及圖書、雜志、電影、學校、印刷等諸多領域,在世界各地設立了近千個分支機構,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出版機構。2、中華書局1912年,陸費逵等在上海創(chuàng)立,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yè)務。主要成績:中華書局陸續(xù)編輯出版《中華教育界》、《中華小說界》、《中華童子界》等雜志和大型漢語工具書《中華大字典》《辭?!芬约皡矔端牟總湟返取?、世界書局1917年由沈知方在上海創(chuàng)辦。1921年改為股份公司,設編輯所、發(fā)行所和印刷廠,在各大城市設分局30余處。早期以出版小說為主,1924年介入教科書的競爭,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出版的教科書三足鼎立。4、開明書店章錫琛、章錫珊兄弟于1926年8月所創(chuàng)辦。以青年為讀者對象。其出版的新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名著。樸實的編輯作風和經營方式樹立了良好的形象。5、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26年由余漢生、伍聯德等創(chuàng)辦。以出版《良友畫報》起家,后出版了以《良友文學叢書》、《中國新文學大系》為代表的一大批新文學圖書。趙家璧是為這些新文學圖書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貢獻。四、近現代民營出版業(yè)圖書出版有何特點?其優(yōu)良傳統(tǒng)有哪些?特點:(一)反映時代脈搏;(二)文學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三)工具書、叢書的出版蔚成風氣。優(yōu)良傳統(tǒng):1、堅持反映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方向;2、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作為自己的使命;3、積極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成果為我所用;4、厲行變革,特色鮮明,不斷開拓進??;5、艱苦奮斗、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6、重視人才、匯集人才、勤于培育新人;7、重視讀者,真誠為讀者服務。